专题-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专题-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凯发k8一触即发
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安徽省省级重点实验室

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为省属重点实验室,其依托单位为安徽师范大学,由二级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几年来,实验室注重学科前沿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不断拓展研究方向和领域,注重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研究更趋向于多要素、多过程的综合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区域发展。实验室立足安徽区域特色,以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为核心,系统开展了江淮流域水循环演变、旱涝灾害、土壤侵蚀与环境污染的形成过程及机理研究,揭示江淮流域现代洪涝灾害成因并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基于人地相互作用的视角,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物流产业转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进行了多要素、多过程协同研究,揭示江淮流域人地关系演变规律,为地表过程-资源生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集成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实验室已汇聚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和富有创新活力的研究团队,现有固定人员3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

实验室现有科研用房面积1000 m2。以实验室为依托构建的仪器平台拥有icp-aes,元素分析仪、粒度分析仪、gc-ms、gc、微生物鉴定系统、野外光谱仪、nikon80i生物显微镜、原子荧光光度计等大中型仪器设备30余套,总价值1500余万元。与霍山县水土保持试验站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设立自然地理学野外试验站。

多年来,依据地理学科等学科交叉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已有的学科积累,逐步形成了四个特色研究方向:(1)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区域响应;(2)湖泊沉积与第四纪环境;(3)水文循环过程及灾害风险应对;(4)人文地理过程及优化调控。

近5年来,实验室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其他项目20余项。2014年至今共发表sci及cscd论文近200余篇,其中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


附:实验室部分项目成果介绍

1.在综合集成野外研究资料和自然-文化地层中微体古生物化石、元素地球化学等指标的基础上,结合ams14c技术和考古器物断代,重建了晚第四纪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若干地区的地貌演化、植被演替、气候-水文变迁等环境特征。初步揭示了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演变对古代人类文化发展和聚落变更的影响,同时,对于揭示晚第四纪气候事件中区域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变化的耦合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以定量研究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形成机制和成灾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的综合干旱模型,定量的揭示了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的转换机制,并基于“多源数据”发展了精细化尺度的农业干旱监测技术,使得农业干旱的监测由、点尺度、单要素提高到1km*1km分辨率尺度、多要素综合监测。

3.围绕通过光解校正和考虑不同气象条件,对大气颗粒物多环芳烃(pahs)的排放来源进行优化解析和动态解析,揭示了其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更多地来源于本地排放累积的规律。运用各类空间析源模型,对大气颗粒物pahs来源进行空间辨识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对上海市大气颗粒物pahs浓度贡献较大的区域集中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且低分子量pahs区域传输模式与高分子量pahs有所不同,其方向性不明显。

4.系统研究了煤矿城市室内外灰尘中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室内外灰尘重金属污染水平,分析煤矿开采及煤炭燃烧等人类活动行为对室内灰尘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收集不同人群暴露参数,构建基于时间-活动模式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室内灰尘重金属的儿童暴露风险进行评估,为室内灰尘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网站地图